王强军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刑法
研究方向:刑法学、经济刑法、环境刑法、刑事司法实务、境外追逃追赃、总体国家安全观、腐败犯罪预防与治理
工作地点:
电子邮箱:qiangjunwang@nankai.edu.cn


一、个人学术简介

王强军:1980年生河南项城,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士生导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2019.9-2020.82017年入选教育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人选,挂职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2017.8-2018.7)。2020年入选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5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

《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学》《政法论坛》《当代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天津日报《检察日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教育背景: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刑法学、经济刑法、环境刑法、刑事司法实务、境外追逃追赃总体国家安全观、腐败犯罪预防与治理

讲授课程: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事政策

联系方式: qiangjunwang@nankai.edu.cn

二、社会兼职

1天津市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

2.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

3天津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4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5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

6.天津市法学会刑法学分会副会长

7.天津市法学会犯罪学分会副会长

8.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9.天津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

10.天津市青年普法志愿者讲师团成员

11.和平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12.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听证员

1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

14.南开大学杰出青年讲师团成员

15.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16.南开大学校级本科教学督导专家

三、荣誉奖励

12023年  荣获第十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

22021  荣获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20年  荣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42018  荣获第八届天津市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2018  荣获南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62018  荣获南开大学法学院岳成奖教金

四、学术成果

(一)专著

1《刑法修正案(八)的理性辨思》,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出版。

2.《利用遣返实现境外追逃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

(二)主编

1.《贪污罪专题总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月出版。

(三)论文

1.《轻罪治理体系中出罪机制的建构研究》,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

2.《环境犯罪转型时期惩罚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载《法学》2023年第8期。

3.《刑法干预前置化的理性反思》,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3期。

4.《知恶方能除恶:“恶势力”合理界定问题研究》,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刑事法卷》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5.《行政监管实质刑法化及其限制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19年第5期。

6.《功能主义刑法观的理性认识及其限制》,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7.《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隐忧》,载《当代法学》2019年第2期。

8.《刑法功能多元化的批判及其限制路径》,载《政法论坛》2019年第1期。

9.《实用主义刑法修正的进化论观察》,载《政法论丛》2018年第1期。

10.《美国冤假错案件法内成因的考察分析与启示》,载《兰州学刊》2017年第6期。

11.《论刑事裁判中的结果导向及其控制》,载《法学》2014年第1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刑诉法、司法制度卷》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刑法裁判规范的开放性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7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刑事法卷》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刑法修正之于社会舆论:尊重更应超越》,载《政法论丛》2014年第3期。

14.《利用遣返实现境外追逃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6期。

15.《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法理缺陷与应对》,载《知识产权》2013年第10期。

16.《死刑不引渡不应成为“倒逼”国内废除死刑的理由》,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7.《“美国诱捕袁宏伟”案的法理分析》,载《法学》2008年第1期。

18.《新型盗窃行为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9.《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理性限定》,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0.《重刑化思想抬头的理性应对》,载《刑法论丛》2011年第1卷。

21.《阿桑奇引渡案的法理分析》,载《刑法论丛》2012年第1期。

22.《社会舆情与刑法运作互动问题研究》,载《北方法学》2012年第3期。

23.《对危险驾驶罪罪名的质疑:兼论罪名确定原则》,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2期。

24.《交通安全刑法保护竞合之处理》,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5.《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确立和被告人获取途径研究》,载《刑法论丛》2009年第1期。

26.《利用职务之便骗取耕地补偿款的定性》,载《中国检察官》2008年第3期。

27.《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4期。

28.《法治需要认同――从赖昌星案说起》,载《人民检察》2007第11期。

29.《国家信义的试金石――引渡制度中特定性原则的价值内涵解读》,载《四川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0.《酷刑:非法移民遣返的瓶颈》,载黄风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境外追逃工作需要刑事政策的支持――从劝说胡星自愿回国受审说起》,载黄风主编《境外追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罚金刑之发展趋势分析——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载《公民与法》2011年第12期。

(四)报纸文章

1.《以高水平法治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载《天津日报》(理论版)2025310日。

2.《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载《天津日报》(理论版)2023414日。

3.《非法律术语――劝返》,载《检察日报》20081121日。

4.《及时、从重、保障人权――突发公共事件时期刑法适用原则》,载《检察日报》2008630日。

5.《持假枪抢劫应当构成抢劫罪的加重情形》,载《检察日报》2008526日。

6.《盗窃、诈骗、抢夺后以自杀相威胁不构成抢劫罪》,载《人民法院报》2009211日。

7.《为什么较长时期内不宜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载《检察日报》201099日。

8.“坦白从宽”法定化具有双赢导向价值》,载《检察日报》2011328日。

9.《行贿黑名单:切断行贿链条强化公平竞争》,载《法日报》2012225日。

10.《合规刑事激励:促进企业治理现代法法治化》,载《检察日报》2022126日,

五、科研项目

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轻罪治理体系中的出罪机制研究(主持,2024年)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罚处罚早期化的限制与理论应对研究(主持,2018年)

3.天津市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利用遣返实现境外追逃问题研究(主持,2014年)

4.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环境犯罪惩罚最优化机制研究(主持,2021年)

5.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团队项目:司法公正回应社会公正问题研究(主持,2020年)

6.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及其限制研究(主持,2017年)

7.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量刑反制定罪的反思与进路(主持,2013年)

8.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域外刑事冤错案件预防与纠错机制对中国刑事司法的启示(主持,2013年)

9.南开大学青年创新项目:风险社会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与控制问题研究(主持,2009年)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