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晶晶)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南开大学幸福教育与学业指导专家李川勇教授应邀来到法学院,为法学院师生带来“相约川勇”专题学业指导。活动由法学院副院长王强军教授主持。活动中,李川勇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就如何告别内耗焦虑、树立多元化目标、培养综合能力等问题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如何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怎样告别‘社恐’?”“什么是学分制和个性化培养?”“南开的本科教育特色活动有哪些?”“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最缺乏的能力有哪些?”李川勇老师逐一解答了同学们在学业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她指出:“同学们要关注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特长,做最好的自己。”
“快乐做自己,是成长。”李川勇老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由内及外”地摆脱焦虑桎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接触新事物、融入新环境。她勉励同学们要用美丽的心情创造美丽的生活,用好南开的资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提供了一个融洽、高效的师生交流平台,不但纾解了期末季的焦虑情绪,也为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提供了新鲜的思路。
这次学业指导活动中,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眼界和目标应该更长远,如果把这些不可重来的青春时光仅仅花费在对绩点、考试的追求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的生活应该更加开阔,去了解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看书、社交,抬眼看世界。另外就是面对焦虑的态度,点醒我的一句话是“当自己的能力与所定的目标不能匹配的时候,才会产生焦虑。”这个时候,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降低目标一个是提升能力。说实话这真的是我们迷茫的主要原因,对自己认知不到位,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人云亦云。而别人的并非一定适合自己,一直在努力可是努力方向不对也没用。非常感谢李老师,用短短一个多小时就点醒我学业生活上最主要的困惑。讨论氛围轻松和谐,大家畅所欲言,真的很感谢这次指导活动!
——法学专业2022级 王兆萌
很开心能有机会参加本次学业指导,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学业指导,就像活动中有位同学说的一样——参加学业指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初入大学的我,行为处事和思维方式还和高中时差不多,常常觉得无所适从。通过和李老师交流,我不再焦虑于同学们的优秀和自己的不足,更加清晰明白自己的目标,开始去思考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我更加确信了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不应该把目光仅困于绩点,更应该利用好南开的各种资源拓展视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学业指导活动中来,从中获益。
——法学专业2022级 张亦然
李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字字珠玑,独到深刻,言如其人,利落干脆。活动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内容是李老师关于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的一系列观点。“你首先是一个人,然后再是学生”、“花时间走走路,这不是浪费时间,是在生活”、“你选择什么都可以,但是都要为你的选择负责”,均如醍醐灌顶,令我恍然。进入大学以后,不论是身边的同学还是我本人,都时常会感到焦虑又迷茫。甚至可以说是迷茫得漫无目的,焦虑得找不到方向。川勇老师说:“与其盲目焦虑不如提升自己。”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发人深省。本次学业指导活动着实使我获益匪浅,也期待此后能开展更多此类活动。
——法学专业2020级 郭暮云
非常有幸能够参与李川勇老师的学业指导讲座,李老师针对大学生普遍遇到的学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从焦虑成因和解决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焦虑的产生是由于目标和能力的不匹配,需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鼓励我们“Take actions,勇敢尝试,在试错中成长”,这些都使我备受鼓舞。
——法学专业2019级 韩荣
活动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李川勇老师引导同学们总结梳理大学期间应培养的综合能力:写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计算机能力、组织领导力等,特别强调了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她鼓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南开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南开做最好的自己。虽然我已经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但仍然觉得收获良多,我不仅对于个人在学业上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也有了新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像川勇老师所言一样开朗洒脱又目标明确,在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活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活出自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多多参加学业指导活动,早日获得老师的点拨和指导。
——法学专业2019级 侯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