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上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教授Anselm Kamperman Sanders(安臣·坎普曼·桑德斯)做客法学院,就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观点。
桑德斯教授指出在产业发展中,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科技、3D打印等新科技的运用出现了交汇的趋势。就现阶段而言,人工智能在感知、基于感知积累经验、内容表现、自我批评、意识等方面仍然不同于人类智能。在商标法领域,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售后混淆、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在专利法领域,人工智能会对发明人的主体身份、专利权的归属、创造性的判断标准等带来新的挑战。在著作权领域,作者权法系原则上将作者限定于自然人的做法固然会面临一些困难,但既有的制度革新已经能够提供一定启示与借鉴。其结论是人工智能相关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反思知识产权赋权理论的机会,在赋予知识产权时需尽量采取谨慎的立场,可以通过设置“传播权”的方式实现提供激励与维护公有领域之间的平衡。在之后的交流环节,在座师生就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问题请教了Sanders教授。
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比较法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中心主办,谢晴川博士主持,属于“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沙龙”第三期主题活动。法学院王鹏副教授、胡建国副教授、赵晶晶博士、刘安翠博士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安臣·坎普曼·桑德斯教授同时兼任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中心(IPKM LLM/MSc)主任,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全球化与全球规则机构(IGIR)学术主任,欧洲委员会生物科技与基因工程相关专利发展与应用专家小组成员,是享誉世界的知识产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