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成院长在南开法学四十年师生校友座谈会上的致辞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20-12-31浏览次数:951

付士成院长在南开法学四十年师生校友座谈会上的致辞

202012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南开法学建制成立四十年,总结办学建院的经验,谋划南开法学未来的发展。首先我代表法学院,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校友和各位朋友,在岁末极其繁忙的时间段,亲临法学院或线上出席座谈会,与法学院师生、校友共同见证南开法学四十年纪念活动。

南开的法学教育源远流长。早在上个世纪建校初期的20年代到40年代,一批在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法学大家和法律实务专家:徐漠先生、孙启濂先生、萧公权先生、刘朗泉先生、梅汝璈先生、张金鉴先生、王赣愚先生等,先后在南开任教,讲授法律课程、从事法学教育。刘朗泉先生在南开任教时撰写的《中国商事法》,1937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该书作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一本重新出版,2017年又作为商务印书馆建馆120年纪念版重印出版。王赣愚先生一直在南开任教,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王赣愚先生还参与指导国际经济法研究生,80多岁高龄还在给研究生上课。南开历史上先贤们开创的法学教育已经融入南开法学的传统。但遗憾的是,当时南开没有单独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建制。

改革开放后,顺应时代和法制建设的需要,在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南开大学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法学专业,教育部于198065日批复同意南开大学建立法学专业,法学系随后建立。在法学系筹备组组长李万华先生的大力推动下,在首任法学系党总支(初期为党支部)书记盛元山先生等老师的努力下,组织教师调入,制定培养方案,并实现当年度在天津招生专科班。随后,潘同龙先生由外文系调入法学系,担任首任系主任。建系初期,由于教师紧张,潘同龙先生经常书信或直接前往北大、人大和法大求援。当时,不少课程都是北大、人大和法大的老师来讲授的。吉林大学抽调或推荐几位教师支援南开建立法学系。1985年,著名法学家李光灿先生调入南开,领衔成立开放的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并担任名誉所长,著名法学家、人民大学吕世伦先生担任所长。当时一大批著名的法学专家学者,以不同的形式来南开法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一时盛况空前。高尔森先生1979调回南开,最初在国际经济研究所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并于1983年领衔建立南开第一个法学硕士点。1995年,在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高尔森先生领衔成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1998年到2004年,南开法政学院实体化运作,在张强院长、朱光磊院长和张景荫书记的主持下,大力支持和扶持法学学科,逐步实现了南开法学学科的整合,师资队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20045月,按法学一级学科成立法学院,形成了南开法学现在的格局和运行架构。

南开法学1980年建系当年,招收了60人的专科班,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3年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授权。1999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天津市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首批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985工程”和“双一流”项目建设单位。

万米大楼,千名在校生,80名教职工;每年百场左右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是目前南开法学的基本情况。一大批教师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富有“知中国、服务中国”,踏实、肯干、求实、上进的南开特色;以关心当下、解决中国问题为宗旨的法学研究,不断发出南开的声音;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院际合作关系,教师互访和学生互派数量大大增加,哈佛和牛津的著名法学教授应邀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引起广泛关注;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对重大案件进行专业咨询,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突出的成绩。

回顾南开法学四十年,高尔森先生、李光灿先生、潘同龙先生,和先后担任系主任和总支书记的盛元山、陈淑珍、宝云鹏、岳彪、刘春茂、程开源、储瑞坤等一大批先生,法政学院时期和法学院独立建院以来先后担任院长和书记的张强、朱光磊、张景荫、夏静波、侯欣一、左海聪、李悦等一大批老师,为法学学科和法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们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1980年建系以来,南开法学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万名。广大毕业生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在法学、法律和相关领域,勤勉工作,追求卓越,做出了不负时代的业绩,不少校友成为业务骨干,业界精英。法学院在办学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广大校友给学院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巨大支持和帮助,郑伟鹤、沈正刚、戴上、郝瀚、杨威、李军、周洪涛、吴小亮、栗向阳、郝红鹰、张东民、郭乐琦、江赛民等校友和许多班级,在百年校庆期间向学院捐资超过1000万元,建立了南开法学发展基金。刚刚落成揭幕的獬豸雕塑,是93级校友集体捐建的,代表了广大校友对公平正义法治精神的追求和期待。我们对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开法学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市人大法工委、监察和司法委、司法局和原市政府法制办、公安局、天津市法学会、天津市律师协会、天津仲裁委等在协同育人、合作研究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我们对上述单位和有关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南开法学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感慨良多:

第一,改革开放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是南开法学建专业、建系、建所、建院的大背景,也是南开法学实践“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宗旨的基础和土壤。

第二,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学院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有影响的法学院、受人尊敬的法学院,首先要有有影响的和受人尊敬的教师和教师团队,大楼和大师的关系在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同样适用。

第三,胸怀大局,富有情怀和追求,团结、合作,谋事、干事的教职工团队,是办好法学学科、专业、学院的内在条件,是形成合力,干成事,干成大事的必备条件。

第四,兄弟法学院校的支持、帮助与合作,是南开法学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南开法学四十年,得到了北大、人大、法大、吉大等众多兄弟法学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同在津沽大地各兄弟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南开法学人应当永远铭记这一点。

第五,南开大学是南开法学的坚强后盾。学校的支持、扶持、指导和帮助,是南开法学克服困难,解决难题,谋求更大发展的强大靠山。

南开法学走过了四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南开法学仍然年轻,仍然处在爬坡阶段。

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为根本任务,坚持 “学术立院,和谐建院”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入主流,有特色”,“打基础,利长远”的基本工作考虑,努力在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提升,国际交流拓展和深化服务国家、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实践,以专业精神办好南开法学,努力建设一个有南开特色的法学院,一个有吸引力的法学院,一个不断有理论创新和贡献的法学院,一个受人尊敬的法学院。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