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法律职业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20-12-16浏览次数:292


(通讯员 廖悦)1212日下午,由法学院团委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未来法律职业》专题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邀请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先后参加国家立法法、民法总则等重要法律的研究工作,在全国地方立法学界有较大影响的高绍林老师担任主讲人,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艾伟俊主持本场讲座,并代表学院感谢高绍林老师多年来对法学院学生培养的关爱、支持,诚挚邀请高老师方便时再次做客南开法学院为同学们传经送宝。高绍林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在法律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法律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法律人的职业规划问题,法学院师生、校友70余人参加。

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法律职业

高老师首先指出,具有高度专业性、独立自主性和职业伦理性的法律职业,是法律秩序、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维护者,与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成正比,与社会法治进步相互促进。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愈发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律职业的建设。对此,高老师也结合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回顾了40年来中国法律职业的政策变迁、制度构建和人员发展等内容。

二、当今法律职业分布

随后,高老师简要地分析了当今的法律职业分布情况。就目前而言,法律职业大致可以分为立法工作人员、法检工作人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其他法律职业人员等六类。以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在总招考人数25702人中,法学专业背景的要求约占22%,在各类党政机关中的招考比例也在10%-20%左右。可见,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也更加重视对法学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三、未来法律职业变化

在这部分内容中,高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传统法律职业正处于变化和调整时期,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法学教育的发展、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专业服务机构的多元化经营和法律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法律职业的水平,也给传统法律职业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与冲击。例如,在立法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做辅助性工作的人员将会减少;智慧法院、智慧检务系统的应用,也会使司法辅助人员逐步减少;法律服务内容被分解为不同的产品模块,越来越多简单的法律咨询已经被法律机器人取代。

可见,随着法律科技向法律职业的全面渗透,法律人在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转型与挑战。

四、未来法律人的新出路

高老师认为,受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未来的法律职业人才需求将呈现出高端化、复合化、多样化等趋势。因此,法律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我,用以面对未来法律职业的要求:


第一,树立“法律+科技”的新理念。利用大数据、NLP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法律与科技新的可能性;重新思考法律服务的终极目标,从底层架构开始对现有体系进行改良和革新。

第二,培养“法律+科技+相关专业”的新能力。以律师为例,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客户对新时代律师的跨专业技能需求正在提升。因此,在掌握法律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律师还应当注重培养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探寻“法律+科技”的新出路。法律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始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跳出传统法律职业的框架,科技的发展已经为法律人创造出了法律知识工程师、法律项目管理师等许多新兴职业。

结语

本次讲座在活跃的氛围中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最终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高绍林老师还在云端与十余位同学们就法律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专业的讲解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对未来法律职业发展的困惑,也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选择。希望每一位法律人都能够在这场讲座中有所收获。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