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新课广受同学好评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19-05-20浏览次数:625

(撰稿人 李美郡)20192月至5月,南开大学法学院宋华琳教授成功开设了新课“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并完成了为期8次的讲授。南开大学法学院近百名硕士研究生选修了此门课程,还有部分博士生、本科生参与了课程学习,课程授课效果良好,深受选课和听课同学们的好评。

此门课程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的形式,同时尽可能地兼顾了学生参与。宋华琳老师沿着论文写作准备、撰写、修改与检定的时间线,分专题系统详解了法学文献检索、阅读、笔记、选题、研究方法、谋篇布局、论证、行文与定稿、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还为课程撰写了近9万字讲义。课程讲授中,宋华琳老师时常摘选文章片段作为例证,以具象的实例辅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写作方法。讲授“选题”和“谋篇布局”两个专题时,宋华琳老师更是分别请上课同学提前在课程微信群展示所选的题目和理由依据、写作某篇论文的大纲或目录,并在课上一一评述、给予建议。此外,宋华琳老师还会在课程微信群答疑解惑,且时常分享相关资料,微信群人数已达200余人。

通过宋华琳老师的讲授和部分专题中的参与,同学们习得了基本学术规范,了解了学术研究的进路和步骤,纷纷表示此门课程对日后逐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法学院2018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李佳臻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文章写作,从文献检索、选题、构思、论证、行文和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干货满满,受益匪浅。2018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刘子萌说,就个人而言,之前写论文更大程度上是靠朴素的自我摸索,上完课后感觉学到了系统化的方法,收获颇丰。在选题和写作中也在有意识地参照讲义内容去做,已经有了一定效果,之后将通过一次次的写作和修改进一步锻炼。2018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徐双说,这门课程使我对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多加体会和练习,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2018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聂鹏园说,宋老师为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论文写作的整个流程,每节课都像一次头脑风暴,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视野不断地得到开拓。2018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何卫东说,对这门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读书要记笔记,要自己去总结,听了宋老师讲授的阅读和笔记方法后,现在读书时自己也有了记笔记的习惯。2016级本科生黄顺利说,宋老师在课上结合自己的体会,采用案例的方式,来讲写作,让我备感容易理解,容易上手,更为关键的是,让我体会到写论文真的是有方法的!给了我进行学术研究的脚手架。

各位同学在讲述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宋华琳老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精神的感佩,及对宋华琳老师倾囊相授、辛勤付出的感谢。


附录: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同学反馈

法学院2018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李佳臻:

通过对《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对于文章写作,从文献检索、选题、构思、论证、行文和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干货满满,受益匪浅。尤其是宋华琳老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勤奋好学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和感动,很幸运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法学论文写作的内容,这对于自己进行文章写作大有裨益,非常感谢宋老师的辛勤付出。


法学院2018级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子萌: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系统介绍了从写论文前的准备到写论文的各个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就个人而言,之前写论文更大程度上是靠朴素的自我摸索,很明显存在许多不足,上完课后感觉学到了系统化的方法,收获颇丰,非常感谢老师的精心授课。

最近面临毕业论文开题,结课论文写作等问题,正好把课上讲的东西具体运用。我感受比较深的是文献检索和笔记。尤其是对于外文数据库的应用,外文文献的阅读,比之前明显熟练,开阔了写作思路,另外能把看到的文献进行梳理,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效率。

另外在选题和写作中会有意识的参照讲义内容去做,有一定的效果,之后还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写作和修改进一步锻炼。


法学院2018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徐双:

宋老师本学期的“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已顺利结课,于我而言收获颇多、感触良深。就课程内容而言,这的确是我第一次真正系统的学习了从文献检索、阅读、做笔记,到选择合适的题目、适当的研究方法,进而谋篇布局、论证、成文,使我对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多加体会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全国各大高校开设文论写作课程的并不算多,像宋老师这样独立完整地讲授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在繁杂的学术和行政事务之外,为了讲义的写作熬夜通宵也是家常便饭,个中辛苦作为学生我们都看在眼里。总之,能够在本学期听到宋老师的此课程,是我们莫大的幸运,真诚地感谢宋老师的倾囊相授,也期待老师的讲义尽快出版成书,惠及更多的法科学生。


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聂鹏园:

虽然这是我们法学院首次专门开设论文写作的课程,但是从一开始我就对这门课期待万分,一方面是因为论文写作能力是研究生阶段必须培养的技能,另一方面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对授课老师宋老师充满了尊敬。在此也真诚地表达对宋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总体而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从文献检索到文章的谋篇布局,选题,论证和学术规范。老师细致地给我们展现了论文写作的整个流程,课前会发很多资料给我们参考借鉴,每节课都像一次头脑风暴,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开拓视野。我想老师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论,更多的也是希望我们能脚踏实地根据老师的方法去付诸实践。在收获满满的同时,也有少许遗憾,因为本次课程人数较多,时间有限,所以希望以后能多听听老师对具体论文的修改意见和看法。

我想这门课程它不仅仅是在帮助我们解决论文写作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给我们法科学子传递了认真严谨,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论文写作的精神,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品质。学术非儿戏,如果你真的对此充满热爱且愿意付诸努力,我想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何卫东:

首先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读书要记笔记,要自己去总结,之前自己读书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意识,或许是因为自己比较懒,或许是因为觉得做笔记是一种笨方法。听了宋老师的课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认识,现在读书时自己也有了记笔记的习惯。

第二点收获是对何为一篇好的文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例如文章要从小问题写起,以小见大,切忌漫谈一通而无内容。

下面提一点建议,个人觉得这门课程学生参与度比较低,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可能是需要考虑的一点,比如老师可以考虑对学生已经写好的论文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谈一下自己学术写作的体会。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黄顺利:

自大三上学期听宋老师讲行政诉讼法,提及要开一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我就一直关注着这门课什么时候开,终于听完了老师的课,现在很开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宋老师的这门课是雪中送炭。

为了更好的做研究,我曾经专门读过一些法学家写的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律方法论的书,但就是缺乏写作的方法论指导,老师在课上结合自身的体会,采用案例的方式,来讲写作,让我觉得容易理解,容易上手,更为关键的是,让我觉得写论文真的是有方法的!给了我进行学术研究的脚手架。老师在课上也谈到了许多个人感受,我想,这些“经验之谈”对新手而言也是必需的,能够让我们对学术生态有一个直观体验。

在课后,我参与了哲学院的五四论文竞赛,尝试运用学到的东西来修改论文,具体来说,包括首尾要呼应、要明确提出问题并给出结论,要适度分配各个部分的文字比例、要多引用外文、要一段话说一个意思、要减少啰嗦的废话,我修改后交给指导老师,老师给的评价是:“大有长进。”所以,我是宋老师课程的受益者,内心很感谢宋老师讲的干货。

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这门课一定得继续开下去啊!虽说闻道有先后,但真的没有别的老师来教给我们怎么写论文的!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把它开成一门必修课呢?尤其是对于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而言,自己看方法论的书真的不如学术前辈讲自己的心得体会!

还有一点,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感同身受,我在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论文写作和修改之后,才发现学术研究由“自发”转向“自觉”的那种创造的感觉,我想,这种感觉是方法论的魅力所在,所以,一定得让学生去践行这些方法啊!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