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流媒体刊载报道我院赵正群教授评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13浏览次数:1204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515日第1版望海楼专栏刊发我校法学院赵正群教授评论中国第十部人权白皮书文章:“十部白皮书 人权保障路”。第5版焦点关注,刊登其专家点评:“2012年,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以下是两则评论全文。(通讯员赵双荣)

十部白皮书 人权保障路(望海楼)

赵正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515日第 01 版)

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昨日发布。这是自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部人权白皮书。

10部人权白皮书直观具体地总结了当代中国的人权状况,叙述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基本进程,以及在人权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成为记录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编年史资料。

10部白皮书与2009年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和2012年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一起,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的国家人权文书系列。

如果说,2009年制定的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落实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那么,刚刚发布的人权白皮书则鲜明体现了十八大精神。新白皮书体例上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相一致,分别总结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这“五位一体”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态势,形成了中国人权白皮书的新体例,蕴育着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重温前9部人权白皮书,不难发现2009年以前,中国人权系列文书关注的多为具体的人权。关注顺序基本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的司法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妇女、儿童权益,等等。始终未变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总是位于各部人权白皮书之首。这体现出中国一直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或“置于各项人权首位”的人权思想与人权发展战略。

实践和时间均已经证明,这是在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正确策略。正是坚持这一正确的人权发展策略,才使中国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并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重大跨跃式的历史发展。

伴随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9年制定的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开始将中国人权保障体系调整为包括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等在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包括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和自由在内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等内容在内的新的人权保障体系。

当下,为适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新白皮书又进一步把中国人权保障体系调整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2年时间,10部白皮书和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体例与内容的渐变中,写就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之路。(作者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校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权保障进步大 百姓心中都有“数”

——白皮书10大数字展现中国人权保障新跨越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0515 05 版)

【报告摘要】2012年,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

●专家点评 今年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5周年,全面推进包括党务公开在内的政务公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明确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务院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人权保障事业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之一。

基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理念,民众有权知道政府的每一分钱是怎么来的和怎么花的,刚刚发表的白皮书专门提到,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这是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良好开端。根据李克强总理要求,“这件事情人民群众有期待,还要继续做下去”。许多指标要继续细化,“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行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一开始可能会有难度,先推出来再进行完善,逐步形成稳定的制度”。而且“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校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正群

十部白皮书 人权保障路(望海楼)

赵正群 发稿时间: 2013-05-15 14:19

  《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昨日发布。这是自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部人权白皮书。

  这10部人权白皮书直观具体地总结了当代中国的人权状况,叙述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基本进程,以及在人权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成为记录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编年史资料。

  10部白皮书与2009年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和2012年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一起,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的国家人权文书系列。

  如果说,2009年制定的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落实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那么,刚刚发布的人权白皮书则鲜明体现了十八大精神。新白皮书体例上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相一致,分别总结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这“五位一体”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态势,形成了中国人权白皮书的新体例,蕴育着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重温前9部人权白皮书,不难发现2009年以前,中国人权系列文书关注的多为具体的人权。关注顺序基本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的司法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妇女、儿童权益,等等。始终未变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总是位于各部人权白皮书之首。这体现出中国一直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或“置于各项人权首位”的人权思想与人权发展战略。

  实践和时间均已经证明,这是在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正确策略。正是坚持这一正确的人权发展策略,才使中国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并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重大跨跃式的历史发展。

  伴随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9年制定的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开始将中国人权保障体系调整为包括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等在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包括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和自由在内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等内容在内的新的人权保障体系。

  当下,为适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新白皮书又进一步把中国人权保障体系调整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2年时间,10部白皮书和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体例与内容的渐变中,写就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之路。(作者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第十部中国人权白皮书

人权连着“中国梦”

本报记者 黄庆畅 徐隽 《人民日报》(2013051511版)

  5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这是自1991年以来发表的第十部中国人权白皮书。

  这次发表的白皮书与往次的有何不同?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哪些新进展?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白皮书体现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创新精神

  总字数超过两万的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以及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6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认为,这样的行文结构,简单明了,并且更好地与联合国人权公约相契合。

  这既是对2009年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科学概括和深入总结,同时,也蕴含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今后将采取更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来推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发展。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赵正群如此评价此次发表的白皮书:这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方面的创新精神。

  赵正群表示,这10部人权白皮书真实客观地总结了中国在人权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已经成为记录总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编年史资料,成为书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单独成章

  此次发表的人权白皮书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这在多位专家眼中,意义非凡。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严峻问题。武汉大学公益法中心主任张万洪副教授表示,每个人享有良好环境与健康的权利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据张万洪介绍,以前只是在相关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比如《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199512月)中就提到:国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

  张伟也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加大,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权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仅是在保护当代人的人权,更是在保护下一代、下几代中国人的人权。这是专家们的一个共识。

  人们对政治生活知情、参与的渠道越来越顺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推进。继人权分别庄严载入宪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后,党的十八大又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赵正群认为,人权事业发展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

  发表了10份中国人权白皮书,制定了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并慎用死刑,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被羁押人权利告知、获得律师帮助和方便律师会见、非法证据排除、未成年人特别保护等方面都有重大进步,有关司法领域中的人权保障也包括了更为具体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白皮书的发表,向世界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在政治建设中人权保障所取得的进步。

  谈到公民政治权利保障时,韩大元说:2012年完成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是第一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充分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在立法方面,中国立法机关越来越多地通过公布法律草案、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保证公众广泛参与立法。

  针对公民知情权保障,韩大元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政府三公经费的公开、各级各类新闻发布会的普及、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是近年来公民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保障的一大亮点。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对政治生活知情、参与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顺畅,有序理性表达正在成为常态。

  谈到对我国人权事业进展的最深印象,张伟、张万洪不约而同地谈到人权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对人权教育的重视。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人权教育课程,政府依托高校建立了3个国家级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接下来还将建立5个这样的基地。张万洪认为,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面向大学生、公务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人权教育。

专家解读中国第10份人权白皮书 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2013051410:16:07 来源: 中新网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布《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这是国新办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0份中国人权白皮书,也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作为单章内容写入白皮书。

参与白皮书文本讨论的人权问题专家表示,无论从体例编排还是从实体内容来看,白皮书都有创新,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与前9本人权白皮书相比,体例编排有创新。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赵正群表示,以往的白皮书是以比较特定具体的人权保障实况为线索,展示人权事业进展。如列举“生存权,政治权利,经济、文化与社会权利,少数民族权利,残疾人人权保障等”,新白皮书在以具体权利为线索的基础上,将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进展概括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社会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这种划分更加科学简洁,也蕴含了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将采取更加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式推进人权事业。”赵正群说。

第二,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白皮书。白皮书称,中国基本建立起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权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万洪介绍,以前的白皮书中不乏对“生态环境”的表述,如1995年发表的《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提及“国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但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作为单章内容写入白皮书,具重要意义。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新高度,也对人权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张万洪说。

他认为,环境权跟其他人权内容一样,不是孤立的,至少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公正司法、获得法律援助、媒体监督等基本权利。环境污染导致的纠纷和冲突已成为严峻社会问题,部分群体的环境健康权利受到侵害。在获得司法救济、政府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未能领会、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应的人权保障机制,应继续强化法律实施、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

第三,在实体内容上,“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所涉内容更加充实,体现出中国所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在“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章节中,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完善保障各项人权的法律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推进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政治权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赵正群认为,上述内容都在努力体现国际公约的要求,在保障公民人身权、获得公平审判等具体制度设计上,尤其能看到明显进展。

在“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章节中,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公民宗教信仰有关情况,透露中国有宗教教职人员约36万人,依法登记并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14万处,宗教团体已达5500个,各宗教的教务活动有序开展。

“政府以积极主动姿态发布信息,有助于澄清误解。只有理性、公开的讨论才有助于增进各界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的了解,理解宗教政策的重要作用。”张万洪说。

迄今已发布的10份中国人权状况与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以及分别与2009年和2012年制定的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已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专家指出,既要看到人权事业取得的进展,也要直面不足,补齐短板,积极推进。

长期关注中国法律援助发展的张万洪建议,下一步应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刑事司法领域中对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刑事辩护和公平审判的保障。

“比如,一些地方在看守所设立值班律师或者法律援助律师办公室,加强对被羁押人的及时权利告知和有效辩护,相关经验应加以推广。”他说。

他还建议加强对强势部门的监管,如加强驻所检察官对看守所和办案部门的监督、媒体对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的监督、公民社会组织对政府建设无障碍设施、消除歧视的监督等。(记者 张蔚然)

“五位一体”布局将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20130514 12:41:2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华春雨、刘奕湛、余晓洁)

“伴随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进展,今年的人权白皮书不仅在实体内容上,而且在体例编排上都有了新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表《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谈起这部白皮书,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赵正群对记者作上述表示。

包括赵正群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这部最新的人权白皮书体现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理念,这也将推动我国人权事业更加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是国务院新闻办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0部中国人权白皮书。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从经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社会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以及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6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

“这一新体例与此前发布的人权白皮书相比,有较大变化。”赵正群说,“以往9部白皮书在体例上比较一致,都是以比较特定具体的人权保障实况为线索,来展示中国人权事业的成就和进展。”

以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为例,白皮书从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的司法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残疾人权益,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7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

赵正群认为,白皮书编制方式的变化,既利于对2009年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进行科学概括和深入总结,也内蕴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今后将采取更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来推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武汉大学公益法中心主任张万洪副教授看来,最新发布的人权白皮书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严峻问题。”张万洪说,“每个人享有良好环境与健康的权利是人权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侵权行为法乃至刑法都对这一实体权利有所规定。”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乃至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即,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仅是在保护当代人的人权,更是在保护下一代、下几代中国人的人权。”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永和教授说。

除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赵正群认为,新发布的白皮书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方面也有了更加充实丰满的内容。

“白皮书通过总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制定和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和重大审计项目向社会公开,保障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实况,展现了中国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这些政治权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他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推进。继“人权”分别庄严载入宪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后,党的十八大又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并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

张永和说:“中国已经在人权事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世界人权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他同时表示,在看到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此,新发布的白皮书也坦言,“在中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人权事业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川大学人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周伟说。

新华网评:系列国家人权文书勾画怎样的轨迹

20130516 10:09:36 来源: 新华网 赵正群

2013514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是中国政府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十份中国人权状况文件。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已经先后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等9部人权白皮书。包括《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进展》在内的这10部人权白皮书,着重总结了中国人权事业的特点与取得的主要成就,留下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记录。它们2009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和(2012-2015)一起,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的国家人权文书系列。

阅读这一系列国家人权文书,不难发现前九部中国人权状况和人权事业发展白皮书均突出务实总结中国在保障各项具体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注的具体人权顺序基本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的司法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妇女、儿童权益等。生存权和发展权始终未变地位于各部人权白皮书之首。这体现出中国多年来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或“置于各项人权首位”的人权思想与人权发展战略。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在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正确策略。正是坚持这一正确的人权发展策略,才使中国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并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重大跨跃式的历史发展。

但在中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和(2012-2015)中,则侧重对某特定时期人权事业的发展规划,展示出日渐丰满与较为严谨的中国人权保障体系。如两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均由包括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在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内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等部分构成。新一期计划还增加了计划的实施和监督部分,标志中国人权事业已经进入了体系化的“有计划、持续稳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刚刚发表的新白皮书把自2009年制定与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以来,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概括为,经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社会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6部分,较好地体现了根据十八大精神,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2009年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科学概括和深入总结,同时也内蕴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今后将采取更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来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内涵了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方面的创新精神,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之路。(作者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校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