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法学家高尔森先生追思会举行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20-07-27浏览次数:722



2020715日,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奠基人、国际经济法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南开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高尔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725日,南开大学法学院以线上线下共同集会的形式,举行高尔森先生追思会。

高先生逝世后,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教授、校长曹雪涛教授专门表示哀悼、对亲属表示慰问,并要求法学院协助亲属做好相关工作,安排好后事。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薛进文对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委托有关同志向亲属转达慰问。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教授发来挽联:“几经磨难殷忧国运,诤言实学全然为公”。南开大学相关校领导和老领导、师生校友等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对高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教授致辞)

今天的追思会是一个让我们从高尔森先生这位杰出的前辈学者身上领悟风范、深受教育的宝贵机会。”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出席追思会并致辞。王新生指出,高尔森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允公允能、创新开拓的一生,是为我国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科研事业贡献全部心血并取得卓著成就的一生。高尔森先生的逝世是南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法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作为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和南开法学学科的重要领导者,作为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奠基人和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科的重要开拓领军者,作为对南开大学满怀赤诚的南开人,高尔森先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铭记、传承和弘扬。他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务实求新的学术追求、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清正磊落的高尚情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怀念高先生、追思高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辜负他的遗愿和期望,把先生未竟的事业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辽宁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松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副会长王瀚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韩龙教授,高尔森先生南开国经所时期的同事、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冼国明教授,南开大学人文社科部部长、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高尔森先生的弟子学生代表、南开大学校董、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天津市社科联副主席、天津社科院原副院长王立国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磊教授,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院长杨明光教授,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左海聪教授,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正厅级副主任赵金旗,同济大学法学院高旭军教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陈静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朱京安教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程宝库教授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界同仁,高尔森先生的同事后学、门生弟子,以及高先生亲属代表孙孟红女士先后发言,追忆了高尔森先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与高先生交往相处的珍贵往事和感人细节,表达了对高先生的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高先生的部分生前好友、专家学者、门生故旧、南开大学法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

追思会上半场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向阳主持。追思会伊始,全体参会人员起立,为高尔森先生默哀。观看纪录片《法律人生:高尔森》,重温高先生的学术人生,感悟高先生的学林风范。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付士成教授介绍了高先生逝世及悼念情况。付士成指出,高先生逝世的消息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同事、弟子纷纷发来唁电,或以诗词、挽联等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发来唁电唁函和缅怀文字的有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等研究会,有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辽宁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国社科院大学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大学法学院、河北大学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等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金融学院等也发来唁电唁函。

高先生的许多学界同仁、生前友好、门生故旧也发来唁电唁函和缅怀文字。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在唁电中说:“高尔森先生毕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勤耕不辍、精益求精,为中国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亦是一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爱戴的师长,爱护学生,提携后进,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先生的辞世,是中国国际法事业和中国法学教育的重大损失。我们国际法学界痛失前辈,然先生的品格情操和精神将长存我心。”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指出,高尔森先生是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奠基人。改革开放之初税法极为重要,高先生主编的《国际税法》构建了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体系,也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先生立功立德,在国际税法、国际经济法方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要以高先生为治学的表率,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回忆了初识高先生的情形,“1998年的春天,高先生来武汉大学讲学,身着夹克外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她回忆,高先生强调做学术研究关键在于基本功,要抓住问题深入研究。在临别之际,高先生还向她赠送了高先生和师母在比利时的合照。她还谈到,高先生是国际经济法学和国际税法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高先生是法学界的宝贵财富。高先生待人真诚,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精神引领。


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王瀚教授回忆了和高先生的交往。一是在西北政法大学读书期间,在图书馆找到高先生所著的《国际税法》,这是他读的第一部关于国际税法的著述;二是考到武汉大学读博之后,给高先生写信寻求相关资料,高先生很快回信并邮寄给他《国际经济法文选》;三是博士毕业后去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任教,高先生鼓励他扎根西北开展学术研究,还向他所在单位捐赠了诸多法学资料。王瀚教授认为,高先生为人谦虚,不遗余力提携后人,这些年轻学者的成长得益于高先生的帮助和影响,高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是全国国际法学人应该传承的学术思想和奋斗精神。


海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韩龙教授指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接触到了高先生的著作。当时,高先生的著作是他学习国际经济法特别是国际税法的主要资料来源。韩龙教授认为,高先生的文章和著作,体系结构合理,论证脉络清晰,结论观点中肯;而且高先生把国际税法和国际税收结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把握。高先生不仅传授知识,更使人感悟到了高尚的品格。


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冼国明教授作为高先生在国际经济研究所时期的同事,回忆了与高先生相处的难忘往事。对高先生而言,在1979年重返南开后重新开展研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更何况当时几乎没有与国际经济法学相关的书籍资料,但高先生不畏艰辛,想尽一切办法收集资料。高先生做事追求极致,尽善尽美,为国经所的发展与管理都做出了很多贡献。高先生经常说,文章千古事,“写文章不能随便,要给后世留下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此外,他还提到,高先生具有家国情怀,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做事光明磊落,待人真诚友善,为人正派,在处理问题和矛盾时,从不出于私心。

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部长、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提到,学生时代就见证了高先生的学术风采。201963日最后一次见到高先生,高先生虽然坐着轮椅,但精神矍铄、谈吐清晰。高先生八十年代初开始主持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学位点的工作,白手起家,创立课程体系,创建了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等机构,这对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天我们怀念高先生、追思高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辜负他的遗愿和期望,把先生未竟的事业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天津社科院原副院长王立国教授表达了对高先生的追思怀念。他说,高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独立人格的学者,他治学严谨,不媚俗不张扬,有理想也有思想,不善言辞,厌恶夸夸其谈。高先生曾说,文章千古事,数量不重要,有思想才重要。高先生非常讲究严谨和创新,他鼓励学生将论文选题和国家发展有机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高先生不但硕果累累,而且人文修养很深厚,爱好京剧。高先生曾说,京剧不仅唱腔优美,而且里面有历史,有道德观,可以对法学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王立国教授指出,高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先生学生代表、南开大学校董、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回忆了与高先生相识、师从高先生的历程。郑伟鹤表示,这些年他一直和高先生保持交流,高先生已不仅仅是老师,也是家人,也是一位引路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高先生的治学精神、为人风范以及生活态度,是特别值得他学习的榜样。郑伟鹤还指出,作为南开法学校友会的会长,将学习高先生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法学、热爱南开的风范,以实际行动追思高先生。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磊教授作为兄弟院校代表,指出从高先生的生平事迹,能感知到高先生的学术造诣和高尚品质。第一,先生心怀国家,一生勤勉尽责,为法学教育倾注了毕生精力;第二,先生锐意创新,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三,先生注重实践,瞄准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力。郝磊表示,作为后辈,他将继承高先生遗志,积极投身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左海聪教授曾于2007年至2019年执教于南开。左海聪教授指出:首先,高先生对国际经济法学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与武大姚梅镇先生、对外经贸大学沈达明先生、厦大陈安先生、复旦董世忠先生等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国际经济法研究者。自己在武大教的第一门课,用的就是高先生的《国际税法》,这部著作概念明晰,体系完善,用语流畅,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大家的学术功力和治学精神。第二,左海聪教授回忆了与高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1995年,来到天津高先生的家中,将自己的博士论文请高先生审阅,回到武汉大学不久,就收到高先生的修改意见。高先生后来还为他应聘南开撰写推荐信,对简历修改提出建议。来南开后经常去高先生家看望高先生,一起听京剧。2008年在南开举办了国际经济法年会,陪余劲松教授等去家里看望高先生。之后还办了高先生八十寿辰活动,高先生移居上海后,也曾去看望。高先生淡泊高远、潜心治学的学术风范令人神往,对后学的提携和鼓励令人感佩。第三,高先生为学界与实务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对南开法学贡献卓著。期望南开法学学科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先生的遗愿。


追思会下半场由南开大学法学院隋伟副教授主持。全体观看了视频《回忆与思念》,重温了高先生的音容笑貌,回顾了高先生的杰出成就和崇高风范。

高先生的1985级研究生赵金旗、高旭军、陈静茹,1987级研究生程宝库,1996级研究生李滨,纷纷追忆了求学时与高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他们谈到,高先生治学上勤勉尽责,兢兢业业,曾创下一人讲授5门法律课、同时带17名研究生的纪录。科研上刻苦钻研,不惮辛劳,曾发表一系列颇有见地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了《英美合同法纲要》《国际税法》《国际经济法》等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高先生为人上豁达开朗,积极乐观,20年命运浮沉并没有把他击垮。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正厅级副主任赵金旗回顾了高先生彪炳学林的学术风范。指出高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终生孜孜以求,凭借砥砺创新和勤勉敬业,圆满成就了自己一生的高光时刻。宛如参天大树,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厚积薄发,笔耕不出,高水平论文接连发表;宛如拓荒更牛,目标笃定,矢志不渝,围绕国际经济法这个目标,筚路蓝缕,不辞辛苦。高先生将学术耕耘定位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税法,成为一代宗师,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先生名垂千古。


同济大学法学院高旭军教授指出,高先生追求完美,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师从高先生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高先生非常提携后辈,他从不在学生的文章上署名,无私培养学生。自己现在做老师,也要继续弘扬高先生的学术风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指导与帮助。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陈静茹提到对于当年85级研究生班的17名学生,高先生授课、指导论文所付出的艰辛。说在此想表达两点。第一点,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顺境逆境,高先生以他自身经历告诫学子,即使处于逆境之中,也要有信念,静待云开日明。第二点,高先生一直根据每个人的专长,鼓励学生开拓不同的学科领域。高老师曾鼓励她参与保险立法,之后她也在一直从事证券法律服务工作。对高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心怀感念,高先生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关心。高先生曾说,每部法律都是枝节,必须在国家的大背景下看这些法律,必须与国情相联系。我一直谨记着这句话。先生千古。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程宝库教授指出,高先生研究的问题都是最前沿的问题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先生治学严谨,做事一丝不苟。高先生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发展。高先生具有家国情怀,爱国,爱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教授回忆了高先生当年为学生争取研究生名额、硕士毕业时为学生争取破格留校所做的努力,回忆的许多具体事例都体现了高先生对学生深深的关爱。发言者纷纷表达对高先生的感恩、怀念之情,谈到动情处几度哽咽,全场为之动容。


南开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朱京安教授在八十年代即聆听过高先生的讲学。朱京安教授指出,高先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满怀热情到饱受冲击,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高先生努力奋斗,逆境中努力,对过往不抱怨不计较,这体现了大家风范。高先生的离世,对南开大学法学学科是一个重大损失,接下来我们更应该为南开法学走上辉煌继续奋斗。


会议最后,高先生的大儿媳孙孟红女士代表家属感谢南开师生对高先生的爱戴和追念。她提及,高先生是一位以工作为生活的人,起床很早,不知疲倦。写《从北大到南开》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身患癌症,由于病痛无法长期伏案,就用一块塑料板垫着,但仍然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初稿。高先生多才多艺,喜欢京剧,先后发表了五篇京剧评论。除了老师、学者的角色,在大家庭中,高先生还是一位很出色的长辈,关心爱护晚辈。在整理高先生遗物时,发现父亲给重孙女留下了一本自传,上面还写着寄语,和后辈超越时空地分享人生。父亲给后辈们以很多教诲意义。和父亲在上海度过了很珍贵的时光,父亲的音容笑貌和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高尔森先生追思会从上午9点持续到中午12点多,这场学术追思会回顾了高先生的杰出业绩和学术贡献,缅怀了高先生的道德文章和嘉言懿行。就全体与会者而言,也是难忘的一堂法学教育课。高先生对法学学术事业和法学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他做事情“不惜力”的“拼命三郎”精神,他为南开法学学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贡献,他以学术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工作为生活的精彩人生,对南开、对单位、对同事、对同行、对学生、对家人的拳拳情意,都是对后学极好的激励。南开法学人也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不忘高尔森先生嘱托,继承高先生遗志,弘扬高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治学风范,为南开法学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李彤彤撰写,宋华琳、王鹏校改,部分内容参考了南开新闻网韦承金老师撰写的新闻稿,线下照片多为韦承金老师拍摄,在此谨致谢忱)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