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球大使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主讲联合国人权机制与国际政治斗争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19-10-11浏览次数:354

20191010日,中国资深外交官、现任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亚欧人权研讨会中方代表陈士球大使做客我校“百年南开大讲坛”,以“联合国人权机制与国际政治斗争”为题,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唐颖侠老师主持本次讲座,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付士成教授、副院长宋华琳教授、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以及来自法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等十余位校内外教师和近三百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付士成教授为陈士球大使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证书。

陈士球大使结合自己四十余年参与联合国人权斗争的经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首先围绕着联合国的人权架构展开了介绍,分别阐述了安理会、联合国大会、人权委员会(人权理事会)、1503申诉机制、人权条约机制等涉及人权问题的联合国主要机构工作概况,并简要介绍了社会发展委员会、妇女地位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各国议会联盟等其他机构概况。


其次,陈大使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由来出发,提出了在联合国人权生来就与国际政治斗争密不可分的观点。陈大使认为,两大公约的诞生系东西方两大阵营政治斗争的产物,此后形成的上百项国际人权文书也反映出两大阵营、两种倾向的角逐。

再次,陈大使着重介绍了人权委员会机制。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由来,作用以及中国加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考虑几个方面展开了介绍。陈大使认为不同时期的国际政治斗争热点问题都进入了人权委员会的议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为高裂度政治斗争的平台。我国八十年代初加入人权委员会的主因也是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考虑。

最后,陈大使简要介绍了2006年人权机构改革和九项核心人权公约。改革背景源于美西大搞政治化,采取双重标准,引发信任危机。此次改革新设UPR、特别会议、边会等机制,但改革尚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陈士球大使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在座师生积极讨论的热情。在问答环节,陈大使就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的1503申诉机制的特征、学生参与联合国活动的途径、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系以及中国现存的人权问题一一作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与会师生表示收获颇丰。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