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团法庭科学证据讲座预告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19-01-08浏览次数:564


主题:

美国是如何通过法庭科学证据避免、纠正冤错案件的?(上午场,19日周三900,津南校区)

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功能与变革(晚上专业交流场,918:30,卫津路校区)


主办:南开大学法学院

承办: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天津东法律师事务所


主讲人:

Cole/Simon Ablon(西蒙•科尔)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法律和社会学院、犯罪学教授。

研究领域:法庭科学、犯罪学、社会学、美国刑事司法制度。

他曾于2016年应中国公安部邀请进行学术交流。他是康奈尔大学博士。专长于从史学和社会学角度对科技、法律与刑事司法进行交叉研究。

他是《嫌疑人身份的确定:指纹和犯罪鉴定的历史》(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的作者,该书获得2003年度科学社会学研究协会“蕾切尔•卡逊奖”Rachel Carson Prize,蕾切尔•卡逊是海洋生物学家、《寂静的春天》的作者)

近期专著为《真相机制:DNA指纹鉴定的争论史》(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Michael Lynch, Ruth McNally & Kathleen Jordan合著)

科尔教授曾就指纹、科学证据、科学与法律等主题发表广泛的意见,也曾以顾问或专家证人的身份就指纹证据的有效性发表咨询意见或证言。

他也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科学家》《通用语言》等著名杂志发表了很多公众性作品。

他现在的学术兴趣是,法庭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刑事鉴定数据库的发展以及计量生物学。

他现在讲授法庭科学与社会,监控与社会,误判,死刑,犯罪学史,科技与法律等课程。

他也是《理论犯罪学》和联合主编之一。他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Newkirk科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历史学部门的会员。

(翻译:朱桐辉,校对:高原)

主要作品:

  • Top of Form

Albany Law Review, Vol. 81, No.3, 2017- 2018, UC Irvine School of Law Research Paper No. 2018-48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34, No.4, pp. 1103-1128, 2018, UC Irvine School of Law Research Paper No. 2018-53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Vol. 13, pp. 351-371, 2017

2005年至今,另有法庭科学论文十几篇,不再一一列举)



Fabricant/Maxwell Christopher(克里斯多夫•法布克)

纽约州律师、美国“无辜者计划”战略诉讼部主任、Joseph Flom专家顾问。

无辜者计划于1992年由Peter Neufeld and Barry Scheck在卡多佐法学院成立,致力于通过DNA检测给错判有罪者洗冤以及刑事司法体系改革,以预防将来的错判。

截止目前,无辜者计划已通过DNA证据给362名无辜者洗冤。

作为专家顾问以及战略诉讼部的主任,法布克是该部的领导。这个部门的律师们,发展和推动着纠正导致错判原因的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战略。这些原因包括目击证人的错误辨认、错用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虚假的口供。

在过去的20多年的刑事司法职业生涯里,法布克作过法律诊所教授、 辩护律师、上诉律师。

他的著作、学术研究和经常性的公共言论聚焦于交叉科学、法律改革和社会公正。

(翻译:朱桐辉)

主要作品:

  • The Myth of the Reliability Test, 86 Fordham Law Review. 1559 (2018) (with Brandon Garrett)

  • The Shifted Paradigm: Forensic Science’s Overdue Evolution from Magic to Law, 4 Virginia Journal Criminal Law,1 (2016)(with Tucker Carrington)

  • Rethinking Criminal Defense Clinics in “Zero Tolerance” Policing as a Form of Collective Punishment and Human Rights Violation, 3 Drexel Law Review. 373 (2011)

  • Busted, HarperCollins (2005)(A satirical de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and Fourth Amendment law as it relates to the “war on drugs,” and a “know your rights” guide)

  • Overview of Pro Se Litigation for District Court Law Clerks,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2000) (contributing writer and editor to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42 U.S.C. Section 1983 and habeas corpus litigation)



Belkin/Ira (柏恩敬)

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执行主任

研究领域:美中刑事司法制度比较

20129月加入亚美法研究所,担任执行主任。在此之前,他是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法治项目的项目官员。2007年加入福特基金会之前,他曾担任美国联邦检察官16年,先后出任罗德岛州首府帕维登斯市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刑事组主任、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一般刑案组副主任,在此之前,他也有作为美国律师的执业经验。

他对中国抱持浓厚兴趣,加入福特基金会之前就已从事中美法律交流工作长达7年,包括在美国驻华使馆担任两任法律顾问,以及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和项目管理工作。

他用中文为中国听众全面讲解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也向美国听众介绍中国的法制改革。

他是美国西顿霍尔大学中国研究的硕士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学士,并于纽约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J.D.)学位。就读法学院之前,柏先生曾连续数年在米德伯理学院(又称明德大学)教授中文。

主要作品:

《审前羁押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追问警察讯问方法:比较法的视角(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Criminal Defense Lawye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les and Practic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JTU Law Review, 2018.

美国冤错案件的预防与纠正,《人民检察》2017年第2期。


翻译:

朱伟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陈阳,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


上午场

主题:美国是如何通过法庭科学证据避免、纠正冤错案件的?

共话人:杨文革,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  通,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1919日上午900(主讲1小时50分钟,互动40分钟)

地点: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法学院一楼123会议室(能坐120人)


晚上专业交流场

主题: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功能与变革

内容与上午场近似,但更侧重专业人士以及现场互动。欢迎公检法律师等司法实务人员参与。


共话人: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天津市法医、物证技术专家12

主持人:陈亚东,天津东法律师事务所主任


时间:201919日周三下午18:30(主讲1小时,互动1小时30分)

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方艺术大楼一楼演播厅

(大楼位于大中路及新开湖以南,演播厅能坐200多人,欢迎公检法律师等司法实务人员参与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美国法庭科学的发展背景

广义上的历史概况

二、法庭科学和冤错案件

1.DNA证据平冤的第一案

1)加利•达森案

2)死刑案件

A.克里克•布拉德沃案

B.雷•科隆案

C.卡梅隆•塔德•威林汉姆案

2.现在的问题

1)美国无辜者计划组织的DNA平冤案件

2)全美平反登记机构的案件

三、形态证据

1.问题

1)主观性

2)报告上的问题

2.解决方案

1)错误率

2)人口频率

四、科学界的改革建议

1.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

政府干预

2.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报告

科学证据的证实/错误率

3.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关于人为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在隐性指纹方面)

4.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问题

五、案例分析

1.帕洛特案

1)联邦调查局/司法部/全美刑事辩护律师委员会/无辜者计划组织全力合作

2)帕洛特案

A.毛发证据

B.认知偏差的影响

2.梅菲尔德案

1)错误

2)认知偏差

3)改革需求

六、改革阻力

1.判例(弗莱案/道波特案)

2.法医界的亲控方型认知偏差 


专家团其他成员简介

刘超

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为中美刑事司法制度的比较研究。在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之前,她作为法律实习生曾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华盛顿总部工作一年,参与协助多起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刘超在中国工作过四年,从上海大学法学院(前知识产权学院)获得法学本科学位,2010年从纽约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她具有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通过了中国司法考试。

代表作:《追问警察讯问方法:比较法的视角(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高原

2015年自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LLM学位。在此之前,她先后于2009年和2014年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20158月,她加入了亚美法研究所、成为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刑法、刑事司法、证据法、诉讼权利的宪法保护等。她目前负责亚美所多个项目,涉及劳动法、刑事司法等领域。

代表作:《追问警察讯问方法:比较法的视角(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殷驰

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对中美及部分亚洲国家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比较研究。曾担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2013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在此之前,她在四川大学取得法学本科和法学硕士学历,具有中国和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

代表作:《审前羁押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Allen/Clayton-Greene林蔚然

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法学院,2014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他具有澳洲和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

林蔚然中文流利,在担任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之前,他曾在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工作。林蔚然的研究涉及中澳美刑法、刑事诉讼法与国际人权条约。

代表作:《审前羁押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汉英对照)》,法律出版社20185月版。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