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李蕊佚应邀参加第三届中英宪法论坛

发布者:李雁伟发布时间:2016-10-09浏览次数:766

2016929日至30日,第三届中英宪法论坛在牛津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与西方的宪法传统”(The Constitutional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由牛津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香港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英中协会提供支持,来自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等中英知名高校的四十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我院教师李蕊佚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中国宪法权利保护实证研究》(A Positive Analysis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的主题发言。此前,李蕊佚博士还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中英宪法论坛。首届中英宪法论坛于20139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由牛津大学法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以及英国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共同举办,来自中英两国宪法学界的六十余位学者围绕“现代立宪主义中的法治”(The Rule of Law in Modern Constitutionalism)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6929日上午,主会议正式开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和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Anne Davis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29日上午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宪法学的智识来源”,由牛津大学法学院Nick Barber副教授主持。牛津大学历史系和政治系Rana Mitter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研究员Rogier Creemers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教授做了主题发言,Mitter教授和Creemers博士分别就民初时期的宪政思想(以蒋廷黻为例)、宪法概念在中国的继受和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韩大元教授在报告中,详细梳理了自五大臣宪政考察至今外国宪法学理论对中国宪法学及历次制宪修宪过程的影响,并对中国宪法学当下的范式、意识形态、方法论和宪法实施机制等争论及其背后的外国理论渊源进行了阐述。

中午,英国最高法院前院长Lord Phillips发表了主题演讲。Lord Phillips梳理了法治概念在英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其担任英国最高法院首任院长的经历,介绍了英国最高法院设立的背景以及设立以来在推动法治和人权保障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下午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法治”,由牛津大学法学院Richard Ekins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ayling Birney助理教授、英国上诉法院法官Sir Philip Sales、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教授与朱景文教授先后做了主题发言。Birney助理教授和Sales法官分别就命令之治作为中国的治理模式、法治概念在英国的演进及法官在法治保障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何家弘教授以中国当下的法治与反腐败为例,说明了中国法治发展的进程与特点;朱景文教授结合中国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就法治概念的普适性和特殊性进行了系统阐述。

下午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宪法惯例与法律规制”,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田伟主持。牛津大学法学院Adam Perry副教授和Ewan Smith讲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林来梵教授及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彭錞博士分别做了报告。Perry副教授分析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宪法惯例类型;Smith讲师就宪法惯例概念在中英两国宪法语境中的异同进行了剖析;林来梵教授通过梳理英德法三国的法治概念,提出了法治个别化模式的命题,并对中国法治模式的特点以及宪法惯例等概念在这一语境下的意涵进行了探讨;彭錞博士以我国宪法上的土地征收条款为例,展示了中国宪法学当下的方法论争议以及各方法论立场下关于宪法实施状况的不同判断。

30日上午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治与法律宪政主义”,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ayling Birney助理教授主持。牛津大学法学院Aileen Kavanagh副教授和Paul Craig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端洪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David Law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共同探讨了政治宪政主义概念在英国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政治宪政主义的主张及法律宪政主义对此的回应、政治宪法学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英国理论渊源、香港的公法理论等问题,陈端洪教授从政治宪法学的立场出发,讨论了中国宪法中的五个根本法。

上午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权——构造”,由香港大学法学院陈秀慧副教授主持。我院教师李蕊佚博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Eva Pils副教授以及牛津大学Alison Young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就中国人权保障的最新发展、人权概念在英国和世界的理论演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李蕊佚博士以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若干个具体案件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宪法权利的司法保障问题。李蕊佚博士在本次会议上的主题报告是其在第一届中英宪法论坛上做的主题报告的延伸研究,并回应了此前与会学者对中国建构基本权利司法保护模式提出的部分质疑。

30日中午,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院长Will Hunton发表了主题演讲。Hunton院长就中国的治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30日下午第一单元的主体是“法治的社会面向”,由牛津大学法学院Aileen Kavanagh副教授主持。伦敦大学学院Jeff King教授、牛津大学法学院Alan Bogg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法院陆海娜副教授分别做了报告,King教授借鉴德国宪法中的社会国原则,提出应在英国传统的法治概念中注入对社会权的积极保障;Bogg教授梳理了劳动权在英国法和欧盟法中的演进,提出应当更多通过政治机关而非法院推动劳动权的保障;陆海娜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的规范体系和实施状况,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当下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方案。

会议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是“香港在中国宪法秩序中的定位”,由牛津大学法学院Timothy Endicott教授主持。香港大学法学院陈秀慧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林峰教授及牛津大学博士生郭一聪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三位报告人就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机制、香港与大陆的宪法关系、香港的混合治理模式与民主改革、香港特区的议程设置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30日晚6点,为期两天的主会议圆满结束。会后几天,李蕊佚博士还就会议发言与牛津大学的Mark Freedland教授、Nick Barber副教授、Richard Ekins副教授、Ewan Smith讲师,伦敦大学学院的Jeff King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ayling Birney助理教授,英国上诉法院法官Sir Philip Sales,爱丁堡大学Chris Himsworth教授以及英国经典公法教材《宪法与行政法》(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作者A. W. Bradley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